我們還沒有慶祝 (Why we aren’t celebrating)

最近,因為移民署對於在台灣長大的 外國小孩之居留問題,有做一些法條上的修正,因此我們的家庭不斷的接收到親友們的恭賀。Taiwan_noFamilies

多家媒體(台北時報以及Focus Taiwan)近期都報導說,移民署對於來台的外國人之居留法條已做了修正了,本來來台灣生活的外籍年輕人、在台灣出生的小孩,20歲如果沒有就學或是就 業,就將沒有合法居留權,要被迫離開台灣,現在移民署將之修正成為可延期到26歲。

也許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近期修正的法條(2014.4.22行政院宣布的)最終還是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因此沒有慶祝的原因。

我已經有在稍早的文章中描述在台灣外國家庭的整體法律地位。

這種法律的修正,主要涉及的是來台灣的外國孩子,或是在台灣出生成長的外國孩子。這些孩子,在20歲生日時,也就是成年後 ,不得不離開這個國家(也就是自己的家)。根據新規定,他們被允許申請延長三年,延期可以使用兩次,這將讓他們依法留在台灣最多也多6年。

乍 看之下,也許這樣的修法,看起來像是台灣對外開放的一大進步,但其實最根本的問題一樣存在,而且是一大問題:此法律的修正,也就是此延期的居留方案,並沒 有給予工作許可證。如果想要合法居留並且合法工作,必須達到相當高的門檻,必須由公司高薪聘請,才可能取得工作許可證。如此高的門檻,對於一般剛畢業的學 生來說,根本不可能。

為了工作,他們需要有資格的外籍白領階層及要求有相當僵硬。這有效地使他們處於嚴重的劣勢相比,他們的所有台灣的朋友和隊友類。

我就不在這裡贅述一些法條與規定,以下跟大家分享我四個在台灣成長小孩的故事。

Krystyna (22) 雷堤娜

Krystyna 在德國出生,她在1998年2月跟著我跟我老婆一起來到台灣,當年她6歲。她第一個台灣的家是在淡水,她一開始在跟鄰居玩樂的過程中學習中文,之後進入一 般台灣的國小跟著一般的小孩子一起學習中文。之後我的工作調職到高雄,Krystyna就在高雄的國小、國中完成了她的學業。

她在課後有去舞蹈社學習舞蹈,從小也滿有天份的,但他除了第一次以外,之後就再無法參加任何國家級的舞蹈比賽,因為沒有台灣國籍的關係。

之後,2007年她通過基測考取台南家齊女中舞蹈班。16歲那年,她獨自搬離家,到台南跟同學一下在外面租房子生活,只有假日才回家一趟。一樣的,高中階段,她也無法跟著班上同學一起去參加任何舞蹈比賽,因為國籍的關係。

她在2011年畢業,並以學測,術科獨招,考取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正取。

從她20歲開始,她的居留權不再是依親,而是以學校。透過學校,她才有辦法申請到合法的工作許可證,也因此才可以去打工。感謝她在大學時期可以拿到 合法工作證,她可以幫助家裡的負擔一些經濟壓力,她不只自己付學費,還有賺生活費,另外可以有工作的權力,也幫助她有機會接觸更多藝術圈的工作,如主持、 上節目表演、拍廣告等… 她的臉你也許有見過,因為她是台北捷運電視上的捷客 Sara。 .

這些薪水並不多單次性的表演性質工作,都必須有合法的工作許可證,要不是因為學校的關係,她不可能申請到工作許可證,更不可能去做這些表演藝術的工作。

Krystyna 將在今年的六月畢業。根據現在的規定,她可以延期六個月使用她的學生身分,擁有工作許可證。在這六個月的時間內,她必須找到一份全職高薪並且願意幫她辦工 作證、居留證的工作,如果沒有找到,她基本上就會變成只有光觀客的身分與權力,但她已經在台灣住了16年,也快她的一輩子了,而這裡對她來說是家,卻沒有 任何自主權。

正常來台灣讀書的學生,畢業就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去。但因為她是在台灣成長的,她可以延期到26歲,但這幾年,她並沒有自由工 作的權利,她沒有辦法合法的去上節目、做表演的工作、去兩廳院打工、教課… 一切Part time 的工作她都不能夠做,這最一個想要從事藝術表演的人來說,非常不公平,她想要當一個自由藝術表演者,但以現在的狀況來說,她沒有選擇,只能去找大公司上 班,當上班族才有可能達到居留標準。

要獲得工作許可證的標準非常高,也不是每一家公司都願意外國人士辦理這麼複雜的手續。此外,她的專業領域是藝術,這領域更不可能有任何固定的收入或是公司,因為藝術工作者就像是自由工作者到處表演,到處接案子。

Alex (20) 雷傑

Alexander 也在德國出生,他3歲的時候跟著我們來到台灣,當Krystyna 讀國小的時候,他剛好讀幼稚園。之後他就跟姐姐讀一樣的國小、國中,他從小對自然科技與物理很有興趣,因此他大學考取了中原大學應用數學系。

他 喜歡學習,但他不是很喜歡學習的環境,他在讀大學一年級的過程中,領悟到大家讀大學不是為了學習,只是為了文憑。他看見其他同學每當期中考結束,而也都及 格了後,就只會整天在宿舍玩電動,讀書似乎只為應用老師、家長,只要能順利畢業就好的感覺。也許這是現在社會大家都大學的態度吧,但這真的不是件好事。我 記得我小時候讀大學時,大家對於讀書都有自己的想法,會為了自己讀,不是什麼文憑,畢竟知識是自己的寶藏,誰也拿不走。

總之,當他得知自己畢業後也不能留在台灣了,他決定先休學去德國看一看,了解一下德國的社會與生活。我們有一些朋友與家人幫忙照顧他,但基本上他是一個人在一個對他來說陌生的國家。他會說德文,但他必須加強自己的德文程度才有可能融入當地的大學。

Alex的狀況已經算幸運了,至少我們還有一些親戚朋友可以幫忙照顧他。我聽過一些例子,有一些在台灣出生長大的小孩,20歲生日被迫回到所謂他的國家、他的家,但那個地方偏避到你我都不知道,更何況這些20歲的小孩。

Andi (15) 雷安迪

我們另外兩個小的,擁有姊姊、哥哥沒有的: 一份在台灣出生的證明書

Sami_bcert_chin

舉例來說,在美國,如果你擁有出生證明,你就會擁有公民的身分;在德國,只要持有永久居留權的父母親,他的小孩同時有會得到同等的永久居留權(因為沒有理由把小孩從父母身邊逼走),但在台灣,Andi擁有了在台灣出生證明,他卻什麼都沒有。

Andi 出生於1998 ,在台北。

他的狀況比較特殊,因為他的個性不是會想要去讀大學的孩子,他是一個充滿活力與想法、創造力的孩子,他有很多的朋友,他也許高中畢業就想要就業了。

Andi 就讀跟他的姊姊、哥哥一樣的國小國中,之後他選擇讀工商夜校的電機科。這樣的生活作息非常適合他,因為他白天可以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個性就是喜歡做事 情,而不是聽課,他個性直率,想什麼就說什麼,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喜歡這種有想法的學生,加上他是外國臉孔,讓他在學校更容易被關注到。

目前為止,他過得還OK!

Sam (13) 雷山姆

Sami也在台灣出生,2000年,跟Andi在同一家醫院誕生的。他跟姊姊揭、哥哥們就讀一樣的國小以及國中,現在就讀國中二年級,他的故事才正要開始。他最近有興趣學習一些關於工程的語言( C++ ),而這方面我也非常擅長。

根據近期法內容,並沒有解決這些小孩的問題

直到台灣政府願意站在一個父母的角度來看這些在台灣成長的孩子們,用一點比較合理&人情味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真的實在沒有理由恭喜我們,因為我們的小孩始終要離開我們的身邊。

各位以一個父母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你的小孩滿20歲就必須離開你的身邊,自己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去,你不心疼嗎? 我很捨不得。

2 thoughts on “我們還沒有慶祝 (Why we aren’t celebrating)

Leave a Reply to Jerry Chiu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